高校毕业生就业关乎个人的成长成才,承载着家庭的期盼希望,更关系着社会和谐稳定和高质量发展,是“教育优先发展”和“就业优先战略”的重要交汇点。当前,中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常态”,新冠疫情防控也进入“常态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不断深入,高校毕业生人数在逐年增加,毕业生就业问题愈加突出,厘清高校就业工作形势与国家政策、经济发展以及产业行业等内外部因素变化之间的关系,有助于社会各方研究应对策略,可以帮助更多的大学毕业生规避风险,抓住机遇,顺利就业并提高就业质量。
高校就业工作形势四变化
高等教育普及化,毕业生规模持续增加
自1999年高校扩招,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2018年以来高校毕业生人数均在800万以上,2020年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2021年毕业生人数持续攀高达909万人,预计2022年将超1000万人,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具体分析主要呈现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是从学历层次看,高职生与研究生相较于本科生具有一定就业优势;二是从专业结构看,工学、理学专业大类具有一定就业优势,法学、历史学等专业大类存在一定就业困难;三是从区域结构看,东部地区具有明显就业优势;四是从岗位类型结构看,2020年政策性岗位同比增加73.4万人,市场性岗位同比减少25.2万人;五是从高教自身发展看,高等教育结构发展存在教育内部就业供大于求与缺少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供小于求的逆循环。
就业机制市场化,就业渠道略有变化
一是我国正在逐渐完善“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二是市场性岗位虽仍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但政策性岗位吸收毕业生在逐年增加。三是毕业生缓、慢就业心态正在逐渐产生并不断显现出来,导致高校充分落实就业工作进展困难。
就业选择个性化,灵活就业数量增加
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念多元,市场性岗位多元,政策性岗位增加,自主择业渠道多。一是根据58同城发布的《202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中“2021届毕业生首选工作城市”数据显示:90%以上毕业生表示优先选择到一线城市及新一线城市就业;二是根据麦可思出版的《2021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中“本科生毕业去向”显示:近五年选择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待就业及准备考研暂不就业的毕业生在逐年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难度不断攀升。
就业服务信息化,互联网+就业广泛应用
技术手段信息化,以大数据助推服务指导智能化,毕业生线上求职成为新趋势。一是实时动态展示毕业生就业层次、行业、区域、形式;二是实时动态展示不同学历层次及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对比;三是实时动态展示各层次不同专业TOP5与LAST5;四是掌握近三年走势与实时比较,更好的助力就业决策。
产业行业变化对高校就业工作的影响
疫情背景下,世界经济不断复苏,我国产业体系完整,配套能力强,企业能够灵活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出口仍有望保持较快增长。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就业工作产生诸多影响的同时,也为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科技水平提升与信息化技术应用催生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产业快速发展,人才需求不断增长。这类产业行业的变化对高校就业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产业行业变化带来多样选择
首先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和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要求想从事相关职业的人员具备高素质、高文化、高专业水平。其次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移,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再次一些促进区域共同发展的战略实施,拓展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空间。
产业行业变化创造良好条件
产业转型升级和行业的不断更新,房地产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从开发建设、营销交易、物业服务等各个关键场景也受到新基建的颠覆,在数字化浪潮下完成价值链重构。要求知识和技术的创新,以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机遇。此外,再加上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实施,两者的结合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好的创业条件和帮助,有力地刺激了高校毕业生选择创业。
产业行业变化增添就业压力
目前我国产业的总体结构布局还未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竞争系统。技术创新的力度不够,还不能使传统产业完全实现转型升级。现在我国大多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很多先进的知识和技术都是从国外借鉴过来的。一些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国家,其转型升级的速度较为缓慢,不利于相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其次很多毕业生在大学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较浅薄,无法满足当前产业升级、行业调整的需要。从而已经实现转型升级的企业或单位为保持其核心竞争力,在人才选拔方面更加严苛、要求更高,以便选出真正的“精英”为其服务。
高校毕业生就业应对策略
高校毕业生应自觉提高学习力
职场胜任力的核心要素就是学生的学习力,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落实、就业起薪和就业满意度等维度来看人力资本是必须要重视的一个就业优势。因此,一是要引导高校毕业生尽可能的通过多种途径积累属于自己的人力资本,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累积更多的人力资本优势;二是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现在是创新时代,学习的速度注定赶不上知识增长的速度,因此应该珍惜在校的时光,下意识的培养自己与未来工作相当的能力。三是高校毕业生应该密切关注就业形势,给自己正确定位,确定合理恰当的就业期望和就业观念。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非正规就业是每个高校毕业生都需要接受的残酷现实。
高校应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在高校毕业生落实就业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背景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双一流”的背景就远比“普本”受欢迎。一是高校必须严抓教育质量,尽最大程度的努力提高学校的声誉度,为高校毕业生增加学校背景光环。二是高校必须要重视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发挥校园平台的作用,为毕业生提供更为精准的就业指导和更加准确的招聘信息。三是在国家建设制造强国,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背景下,高校应密切关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动,及时调整本校的学科专业结构,缓解人才输出与社会需求错位的问题。
有关部门应加强政策扶持
从近几年的就业分布来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分布极为不均匀,尤其是城乡之间、大城市与小城市之间的就业情况呈现出尤为明显的两极化趋势。因此,有关政府部门一是要更多的收集和及时发布劳动力市场的招聘信息,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做好宣传和引导工作。二是对于国家重点扶持的行业、单位、岗位等,应以激励政策为手段加大引导力度。
虽然高校毕业生的数量正在逐年增加,就业压力也在逐年加大,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的机遇也在不断增多。因此毕业生个人、高校。政府三方应该加强合作,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毕业生定能迈好自己走向职场的第一步,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